心理学家:到底什么是“人格”?

admin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随着人们对心理和自我认知的加深,“人格”一词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到底什么是人格?人格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在后天成长和经验中逐渐形成的?

“人格”是对个体独特思维、感觉及行为模式的概括。有的人内向寡言,有的人喧闹无聊;有的人古怪孤僻,有的人大胆开放……人格复杂而丰富多彩,每一种人格都有其独特之处。

人格的形成和塑造,有与生俱来的性格和倾向的影响,同时也受环境因素和经验的作用。虽然一个人的思维、感觉及行为在一生之中似乎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但其核心人格特征在成年后则基本保持相对一致。

图片源自网络

为了评估个体间的差异,创建了各种人格测试,这些测试给出一系列思维或行为的描述,让个体判断这些描述在多大程度上反应了自己的倾向。根据个体的回答,形成“个性类型”描述,或在一些特征上与其他个体相比程度差异化如何。

我们所熟知的“大五人格”,分别指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以及神经质。在最新的研究中,“诚实谦逊”作为第六个关键特征被放入到新的人格模型当中。

人格类型的概念相当普遍,例如,当提起A型人格,我们便倾向于认为这个人具有条理性、有竞争力、但同时也更僵化和焦虑。又比如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中的ENTP型,被认为具有领袖风格,擅长做长远规划,性格圆滑等。

但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认为,这只是对人格类型的简单划分,无法解释人们的差异性。相反,在大五特征维度模型的框架中,个体的每个特征都处于连续体中的某个位置,从而能够对个体的每种特征进行高低评估,这些不同特征水平的组合实现对一个人人格的描述。

图片源自网络

为什么关于人格的研究这么广泛、并且能引起大众的好奇和关注呢?因为人格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和表达“我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比较。同时,在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人士使用人格障碍量表等工具,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如自恋人格障碍、边缘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等。

人格心理学围绕个体为何发展出人格,以及随着时间推移人格会发生多大变化等主题进行了研究,目前依然有很大的争论和探索空间。

遗传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释个体人格特征的差异,但同时也有其他因素作用于人格的形成。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一系列人格理论来解释什么是人格,以及为什么“我会成为我”,其中一些理论比其他理论更关注潜在的非遗传因素,例如承担新的社会角色,也会对人格产生影响。

尽管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是稳定的,但从长远来看,人格会发生变化。甚至是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人格测试中,往往表现出越加成熟的迹象,甚至有可能通过努力和实践来故意改变自己人格的各个方面。

人格是神秘的,但又是外显的。神秘的,是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某个人真实的内心和人格特质;外显的,是我们也许总能从某个人的言语或行为中捕捉到关于他人格的一丝特征。研究还在继续,希望通过未来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认识他人。

【文章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泽蒙草生活小妙招-淼森沐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