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我后悔没有读我喜欢的《四库全书》

admin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情感的淡薄导致了朴素的宽容心态的缺失,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一种悲哀。如今人们的观念,出口就谈钱,仿佛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钱而来,倘若没有钱你说世界不知道什么样子。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忙碌一生,感慨之后,人生总有遗憾。有人说:我后悔没有在有生之年读我喜欢的《四库全书》,好在四大名著还读了不止一遍。阅历中也有书籍中的养分吧,我想,挤出点时间来读点自己感兴趣的书,也是件乐事。

王朔的作品还没有读,不过他也名列世纪文学60家。早晚要读的,我对王朔一知半解。不过,靠骂来发威不是一个作家明智的事。人的习惯都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我亲眼见我的一个学兄,上来那股劲,对自己骂祖宗几辈,你说是否是神经质呢。

人读书也好,做事也好,都有自己的方式。人分两极,不吃软,就吃硬。软硬不吃的人是罕见的,那个怪癖的学兄,也是喜欢读点史料一类的。他言:历史上的作家都是混蛋。这样的定义是不负责任的,好在他骂归骂,自己喜欢的书还是在经商之余乐此不疲。

人是喜欢别人奉承的,这老兄对《百家讲坛》深恶痛绝,云:这太小儿科了,只能糊弄孩子们。诚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是好的。不过,看讲坛只是一知半解。不妨看看原汁原味的原著类来的痛快。当我有这个感触的时候,我已经读了名作不止300本了。

挑肥拣瘦是读者的习惯,读书如吃菜,人的口味是各有千秋的。不好评论是否厚薄。在30年内我三番五次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有机会读了《三国志》,心理上从对罗贯中的顶礼膜拜就变成挑肥拣瘦了。感觉到演义比之志书的水平差远了,由此而来我就不喜欢罗贯中了。我不喜欢,不代表大部分作者不喜欢。那只是我的感觉,我曾逼迫儿子去读四大名著,儿子是索然无味。读几句还不如游戏与郑渊洁的童话好看。而张承志的《金牧场》呢,我读了三遍,感觉不是一篇好作品。而山东作家张炜呢,读他的作品,那就是逼着我这猫吃葱了。何必呢。我大言不惭以为味同嚼辣的东西,别人可能就是美味。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何必靠粉饰取悦于人呢?我想,多数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名之曰:有读者缘。

多给写作者一些宽容吧,虽然我们也是缺少宽容之心的。包括对父母的宽容、对求知欲强的孩子的宽容、对夫妻的宽容、对同事的宽容。读书不是逼能奏效的,王兆山也好,不就是两首词吗?何必唇枪舌剑,搅起轩然大波呢?那余秋雨呢,在这些幼稚的对知识性匮乏的恨铁不成钢的青年歌手面前,偶尔口误,又有什么呢?观众宽容演员,学生宽容老师,读者宽容作者,都是大力提倡的。而学者也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罢,错了就要纠正,也无可厚非。

知错必改,是明智的公众人物的选择。狡辩只能是欲盖弥彰,后患无穷。由此我钦佩季羡林,不喜欢人们尊称他为“泰斗”。

做自己喜欢的事,读点自己感兴趣的书,闲暇时多给写作者一些宽容,也是件妙事。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泽蒙草生活小妙招-淼森沐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