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的作者是谁

admin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李白的《蜀道难》是古代乐府诗,作者不详.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路难行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和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开篇以山峰连绵起伏、山川崎岖险峻来烘托蜀道之难,从而引出下文的感慨.“噫吁嚱”三句写山势高危,山路曲折盘旋,仿佛有无穷的艰难险阻.这一段写景极为精彩.写山势高危,只用“连峰”二字;写山路曲折,只用“百步九折”四个字,却形象地显示出山路的陡峭,奇险,惊人魂魄.其中“连峰”二字,在写法上更是别具匠心:它不仅使我们联想到峨眉山、华山等名山,还会使人想起蜀道上那些高危的栈道.在广阔天地间的高山峻岭,何止千万,就是那些近于平地的山岭也并非都是笔直如线的,其中常有重岩叠嶂,逶迤蜿蜒,“连峰去天不盈尺”(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这种连续不断的山峦自然难于“直上直下”的书写.但若将视点移至山腰关于作者,唐朝学者李善注云:“《三国志·魏志》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张裔为汶山太守,尝乘车出汶山,道逢一老父,谓之曰:‘卿是欲反乎?’裔曰:‘然

操作方法

  • 1

    ’父曰:‘既知之矣,何故至此?’裔曰:‘以汶山路险,常惧颠覆,来避灾祸耳

  • 2

    ’”可见李善所据乃晋人所撰之《魏略》,今本已佚,唯《世说新语·言语篇》尚存一则晋人王隐《晋书·列传第五十》:“桓温北伐,经汶水,见老父与羊争陂田,问其故,答曰:‘闻汶水路近易平,恐年岁饥谨,以谷食人,所以来此争之

  • 3

    ’温令还就平处,既至,见谷果然,乃叹曰:‘父知我心,得无苦饥乎!’”可见《魏略》所载虽是小事,但亦足以说明此诗确系晋人所作,而且也很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泽蒙草生活小妙招-淼森沐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