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有效的读书方法「名人独到而有效读书方法」

admin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7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最佳回答] 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育铸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唯读书方法而言,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延绵至今,令后人折服,让后人感慨,促后人效仿------...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多与他们喜欢读书、善于读书有关。今天整理了六位名人的读书方法,希望对我们今后的读书有所裨益。

1、巴金:回忆读书法

如果想读书而眼前又没有书怎么办呢?著名作家巴金的方法很是特别,他会坐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地将过去读过的书在脑中慢慢回忆,细细品读。这种读书方法的好处是可以不受场地、时间等条件的限制。

我们现在因为有了手机的强大功能,好像不存在没有书读的情况,但是巴老的这种读书方法还是可以尝试的,因为想和看还是有差距的,想是再次消化,深度思考,而只看不想,读书便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2、陶渊明:不求甚解法。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阐述了他对读书的见解。对于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读书观点,有的人认为对待读书就应该有认真的态度,这种读书观点不可取;也有的人认为如果不论读什么书都去“求甚解”,那一辈子能读几本书呢?

其实陶渊明先生的不求甚解是指读书要注重领悟精髓,而不必在乎对一字一句的解读,只是后来才被赋予了“不深入理解”的含义。我们遇到读不懂的书,可以暂时“不求甚解”,等到时间和阅历达到了,再读可能就是另一番体会了。

3、苏东坡:八面受敌法。

《孙子兵法》有个“我长而敌分”的原则,就是说如果八面受敌,则不应八面出击,而是要集中兵力攻打一个方面。苏东坡就是运用这种道理和方法进行读书,总结出了“八面受敌”读书法,为古今学者所称道。苏东坡认为,书海浩渺,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得到所有的东西,一本书每读一遍,只需集中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要钻研学问,每本书就要读几遍。

苏东坡将《汉书》分为治道、人物、地理等几个方面,每读一遍专门研究一个问题,结果他对书中的每一方面的问题,都了解得非常透彻。

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点笨,但学成之后就会经得起各种考验。我们现在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快节奏,好像没有时间这样来读书,但如果想在自己的领域有突出的成绩,还是需要这种严谨刻苦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的。

4、朱熹:循序渐进法。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有次序,这个次序不一定是书本目录的顺序,而是知识层级和理解程度的次序,就是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扎扎实实,步步为营。

他说读书就和登山是一个道理,人们都想要到达山的顶峰,但要从山底一步步攀登,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就永远不会实现到达山顶的理想。朱熹的这个读书方法,告诫我们读书是一项慢功夫,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

现在好多人都在尝试自媒体读书赚钱,希望写几篇文章就能出曝文、赚收益,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海量的读书积累,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文章的,那些优质大号也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来的。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百万千万粉丝,却不知道他们付出了怎样的辛苦和经历。

5、梁启超:注意读书法。

近代的社会活动家和大学问家梁启超先生的读书方法是:读书时围绕着一个题目,与此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隔一段时间,再换一个题目,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方面来。简单概括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现在有些人读完一本书却不知道读了什么的问题。

运用梁先生的注意读书法,可以让我们在读书时有意识地注意某一项,这一项内容便会自然地跳跃出来,映入眼帘,钻进脑子。多加练习,就可以做到毫不费力地同时有几个注意点,也就提高了我们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6、林语堂:知味读书法。

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人得到一种优雅的风味”,他提倡读书要“知味”。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的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的爱好,各不相同。所以读书必先知其所好,才能读出味来。

他觉得 “头悬梁、锥刺股” 的读书虽精神可嘉,但实不可取,这是因为读书未入门,没有感觉到书中的兴味所导致的。读书要没有功利性地读书,要读到废寝忘食才是真正的有味,现在的人读书为学位、为升职、为功名,都不是读书的真正本意,读书还是要找到精神上的契合和共鸣才是最有意义的。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辈子磨练的功夫。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名人的读书方法我们不一定都能做到,但如果我们能结合自己情况取其一二并长期坚持,相信会大有收获。

感谢您的浏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泽蒙草生活小妙招-淼森沐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