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的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admin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1.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2. 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制度

一、明确相关概念

(一)环境表面:医院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 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等。

(二)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 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三)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 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量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四)隔断防护: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装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 塑料、装饰板等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 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内环境表面的措施。

(五)低度风险区域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六)中度风险区域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 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 查室等。

(七)高度风险区域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 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ICU 等。

二、职责与分工

(一)后勤保障部为医院环境表面清洁的主管部门,负责与保洁公司签订环 境清洁服务合同,将医院环境清洁纳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整体质量管理。并分派专职人员分管日常督导检查工作。

(二)保洁公司应定期对环境清洁质量征求意见,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三)医政科、护理部指导各门诊、临床、医技科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 本 部门保洁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清洁质量不达标时,所在科室可向后勤保 障部及保洁公司反馈。

(四)感染防控科负责对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与 基本技能培训,定期抽查保洁人员对清洁与消毒知识掌握情况。

三、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原则

(一)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清洁方式。

(二)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顺序进行。

(三)根据不同区域选择清洁用具,抹布、拖布/地巾均引用色彩管理。

  • 红 色:卫生间患者卫生间洗手池、墙面、及座便;黄色:病房患者床单元及墙面、 窗户等;
  • 绿色:公共区域:走廊墙面;
  • 蓝色:配餐间、值班室、主任护士长办公室、医生办公室、示教室等(桌椅、 更衣柜、电脑、键盘、鼠标、门把手等)等工作区域;
  • 棕色:床头柜一桌一巾用;
  • 白色:治疗室、治疗准备室;
  • 紫色:处置间等相对污染区域(水池、医疗废物容器等相对污染表面)。

四、日常清洁与消毒要求

(一)床单元的清洁消毒应采取一床一巾的方式,清洁下一个床单元前应进 行手卫生。遇到污染较重的表面时,可增加抹布数量。

(二)床单元与地面等环境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血液 体液等明显污染时,遵循《血液、体液溅洒处置流程》处置。

(三)遇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其他感染时,应增加对床单元清洁消毒频次,清洁后使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消毒,清洁与消毒应安排在每次保洁最后进行。

(四)患者因出院、转科等离开病房后,保洁人员应对床单元、房间物体表 面及卫生间进行终末消毒。

(五)抹布与拖布/地巾使用后集中进行清洗与消毒。先将其彻底清洗,布 巾/拖布/地巾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六)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 泡10min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消毒,用含有效氯 2000mg/L-5000mg/l 消毒液,浸泡30min。

(七)保洁人员在工作时应做好手卫生及个人防护,发生职业暴露时应及时 正确处理并报告所在病区护士长。

五、在实施消毒灭菌处置前应当对污染的器械/物品进行彻底清洗;对被脱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灭菌 处置前应先消毒。

六、内镜中心、CSSD 应建立对内镜、外来器械、植入物等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和相应SOP,做好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和反馈。

附: 含氯消毒剂配置方法

感染风险监测评估机制

本制度是针对感染防控风险开展的综合分析、评价、预判、筛查和干预等 活动。从而降低感染发生风险的规范性要求。主要包括病例风险评估、病种风 险评估、部门(科室)风险评估、机构风险评估,以及感染聚集、流行和暴发等 的风险评估。

一、感染防控科、各重点部门(ICU、手术部、内镜中心等)做好日常感染 监测,并对监测内容至少每季度进行分析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感染 风险评估方案,至少每半度开展一次感染防控风险评估。

二、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医院、科室感染防控的主要风险因素和优先干预次序。

三、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设定或调整干预目标和策略,采取基于循证证据的干预措施。

四、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开展感染高危人员筛查的工作机制。

五、重点传染病疫情流行期间,医院可以根据疫情形势,进行全系统、全方位、无死角的感染风险排查。

六、疫情防控期间,医院不仅重点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其他部门、人群、岗位都要开展,例如:普通病区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进行一一风险评估排查,医疗废物的长期风险排查,重点人群如保洁人员的风险排查等,排查要求根据疫 情政策或医院防控制度执行。

七、风险评估可以发现医院近期或某个阶段存在感染风险,所以要形成长效机制,成立排查小组,由根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的体系要求,形成 感染防控科、医政科、护理部、药剂科、后勤科、综采办等共同协作的机制,分工明确,层层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形成台账,一一进行解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泽蒙草生活小妙招-淼森沐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